鞍山南果梨2005年2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對鞍山南果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鞍山南果梨屬遼南特產,主產地為遼寧省的鞍山,海城,遼陽,岫巖滿族自治縣地區,該果以其發源地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鎮對樁石產區最為著名和正宗,可考證的一株數百年的南果梨祖樹就坐落在對樁石村,該果有華夏果中之桂冠之說。
鞍山南果梨以其色澤鮮艷、果肉細膩、爽口多汁、風味香濃而深受贊譽,南果梨屬秋子梨,故其采摘期在每年的九月初,剛采摘下的果實需經一至兩周時間的后貯,方能把果實的色澤、口感、氣味充分顯露出來。
產品特點
鞍山南果梨這枚奇果,其色澤明艷、果肉細膩、絳汁濃純、香味馥郁。 優質南果梨一般單果重量平均大約70克以上,最大單果可達200克。果皮薄、表皮清潔、綠或黃綠色,向陽面帶有紅暈,色澤鮮艷,果梗粗短,并保留完整,果心小,果核的細胞少,果肉乳白色。充分成熟后的南果梨果皮變成金黃色,果肉為黃白色,肉質細膩,柔軟多汁,酸甜適口,芳香濃郁,風味極佳。
歷史淵源
碑文記載,清光緒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慶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撲鼻,老人尋覓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樹下,只見黃里透紅的落果滿地。老人撿起地上的一枚果實一嘗,頓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無窮。為弄清該梨由來,高永慶托女婿把梨帶到遼陽,讓那里南來北往的梨客們辨認,梨客們對該梨味道贊不絕口,贊譽此果味具南方諸果之長,遂給此果定名為南果,因為它產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還有另外一個稱呼——鞍果或海果。自發現祖樹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近百年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經成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特有的產品。鞍山南果梨的原始祖樹,生長在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鎮上對樁石村,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2002年鞍山市政府就開始對千山區、海城市兩地區的南果梨種植實行全地區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確定了以抓“協會”為龍頭帶動數千家果農規范化生產的思路,組織成立了“海城市南果梨協會”、“千山區南果梨協會”。
產地環境
自然環境:該地域位于東北松遼平原東南部邊緣,長白山山脈千山余脈南麓,境內有平地,多山丘,四季分明,南國梨生長季節雨量適中,溫度適宜,日照充足,屬暖溫帶大陸性季節氣候,海拔為300~600米。
氣溫與有效積溫:年平均氣溫9.6℃、無霜期174天,大于或等于10℃年有效積溫3000℃以上。
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2521小時,南果梨生長季節平均日照1604.4小時。
降水:年平均降雨量710.3毫米,南果梨生長季節平均降雨量648.9毫米。
土壤:該區域屬長巖或片巖和花崗巖混合巖為成圖母巖地區,是南國梨生長的最佳區域。土壤類型是棕壤土類棕壤土亞類,腐殖質厚度10~40厘米,顏色淺灰色至黑色,質地為砂壤土至壤土,結構為粒狀或小粒狀。有機質含量1.28%~11.60%,全氮量0.068%~0.6%,全磷量0.0153%~0.36,全鉀量1.050%~3.833%,pH6.5~7.0。
生產情況
樹勢較強壯、幼樹樹姿直立,枝條分布較密。成年樹樹體高大,生長健壯,樹冠開張,枝條稀疏,披散下垂。定植后一般2年左右開花。3~4年開始結果,10年以后進入大量結果期。壽命長,易豐產。一般壽命在80~120年左右。結果樹的樹冠呈自然開心形,在管理較好的條件下,新梢年生長量可達3厘米左右。在自然生長條件一下,20年生樹高達5米,樹冠枝展達6~7米;60年生以上的大樹最高可達8米,樹冠枝展在10米以上。芽萌發力強,發枝力與樹齡、樹勢及修剪因素有關。幼齡樹發枝力很強,每枝可萌發新梢4~7個;初結果樹每枝可萌發新梢3~4個;大量結果后,每枝可萌發新梢2—5個。以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結果為主,中長果枝結果為附,多在3~5年生枝上結果。腋花芽結果能力強,一般生長健壯的植株,腋花芽結實力高達30~40%。短果枝壽命較長,一般達10年以上。坐果能力較高。大部分花序均能坐果,一般每個花序平均可坐2~4個果。南果梨自花結實率低,建園時要選擇親和力較高的品種(如花蓋梨、白小梨、尖把梨等)做為授粉樹。
地理標志
地域保護范圍鞍山南果梨原產地域范圍以遼寧省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申報鞍山南果梨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函》(鞍政函[2004]58號)提出的地域范圍為準,為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海城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栽培管理
⒈土壤條件:土壤類型為棕壤土類或棕壤土亞類,有機質含量1.28%以上,pH值6至7。
⒉種苗培育:砧木以抗寒、抗病、抗旱的山梨為主。
⒊施肥: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
⒋花果管理:授粉樹不少于1/8.南果梨與授粉樹最大距離不超過30米。在花后1個月內完成疏花疏果,每花序留1至2個果,其余疏除。
⒌果實采收:9月上、中旬晴天手摘。產品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征:果形近似圓形或橢圓形,部分帶紅暈,果肉細膩、多汁、甜酸適度、香味濃郁。
2、理化特征:單果重60至100克,果實后熟后最佳食用期的硬度≥2.0kg/c㎡,可溶性固形物≥13%,總酸≤0.40%,固酸比≥32%.
3、保護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專用標志使用
在鞍山南果梨原產地域范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鞍山南果梨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后,方可使用鞍山南果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
品牌文化
鞍山南果梨傳說,在一千多年前的千山,常有從南方飛來的大雁落在老龍潭一帶歇著。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鵝似的紫褐色大雁從南方飛來,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間飛來飛去,一個勁兒地打旋兒。它把在南方叼回來的一顆梨籽吐出來,梨籽正好落在了西南溝的向陽坡上。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并且立刻發了芽,抽了枝,眼瞅著就長成了一棵帶刺兒的野梨樹。這一切正好被一個采野果的老道給看見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到這里看望這棵野梨樹。不久,這棵樹開了花,結了果。果實開始是青色的,個頭不大還有點發澀,不好吃。后來,這老道用山丁子樹與它嫁接。再結果時,梨的個頭比原來大了,梨色也由青色變成金黃,還有點桔紅,咬一口,好吃極了!人們從老道那里得知,這梨樹是那只大雁從南方叼來的種子下的,古時候也稱南方叫南國,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起名為南國梨了。后來這南國梨叫白了,就成了南果梨。這以后,移植這種梨樹的人就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