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冬耕時節。雖然天氣寒冷,卻擋不住七星關區野角鄉沙拉槽村村民種植刺梨的熱情,村民們正按技術要求趕種刺梨,揮舞著鋤頭挖坑、刨土、種苗……
袁余春是沙拉槽村精準扶貧戶,她家有三口人,由于她丈夫去世得早,家里的生活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加上兩個孩子還在上學需要人照顧,無法外出務工的她只能靠種莊稼和就近打零工維持生計。
“今年我家流轉了2畝地種植刺梨,一年每畝地有400元流轉費,而且我還可以在基地務工,一天的務工費有100元,除去天氣不好不能下地種植,一個月算下來有近2000元收入,比種包谷強多了。”說到如今的生活,袁余春臉上樂開了花。
為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去年以來,野角鄉按照區委區政府產業結構調整總體布局,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目標,大力發展刺梨種植。
“前期為了動員廣大群眾參與,我們在各村召開了很多次群眾會,向村民說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刺梨的作用及功效,種植刺梨帶來的經濟效益等。”野角鄉林業站站長何華說。
通過宣傳動員,廣大群眾熱情高漲,紛紛參與種植。“以前種包谷,一年的收成勉強夠一家人吃,除去勞動成本,怎么算都是虧的,現在種刺梨,不僅有土地流轉費,在里面務工還有收入,而且有公司進行收購,算了一算的確比種包谷劃算。”沙拉槽村村民楊守林說。
“接下來我們將在全鄉不斷擴大刺梨種植面積,把刺梨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產業來抓,帶領群眾種植刺梨脫貧致富。”何華說,目前,野角鄉已種植了500畝刺梨,預計全鄉種植刺梨3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