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幼樹管理的核心是營造樹體最佳的生長環境來促進柑橘根系的生長與營養吸收,計劃放梢,使樹冠迅速擴大,形成良好樹型,為豐產,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
柑橘幼樹管理的核心是營造樹體最佳的生長環境來促進柑橘根系的生長與營養吸收,計劃放梢,使樹冠迅速擴大,形成良好樹型,為豐產,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
管理原則
幼樹不耐旱,也不耐澇,一般應掌握春灌、夏排、秋控、冬季適量的原則。
判斷方法
觀樹:下午柑橘樹葉卷起,傍晚或第二天早上又舒展開,必須馬上灌水。
觀土壤濕度:取土層下20公分深的土壤,捏土成團,手松開而土散,須灌水。
灌水量
適宜的灌水量,應在一次灌溉中使柑橘根系分布的土壤濕度達到最又利于柑橘生長發育的程度,即相當于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
排水
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影響柑橘根部活動,阻礙柑橘生長。可行間挖排水溝排水,排水溝深80cm,上底寬60cm,下底寬40cm,讓地表水和滲透水流入排水溝,經排溝出園。對個別定植穴積水現象,埋入PVC管,將底部積水引走。
幼樹土壤管理
保持水土
幼齡果園,果園覆蓋率低,須要利用行間,防止水土流失,注意養護好梯壁的草。
深翻擴穴
對于采用挖穴栽植的幼齡果園,改土面積僅占全園面積的十分之一,需定植后逐年深翻擴穴,改良全園土壤結構,三年內將全園土壤深翻改土一次。擴穴應避開伏旱季節,以免加重旱情。
增厚土層
對行間土層厚度不足40公分的果園,特別是露根的,要進行培土來增厚土層。但若培土過深,則要把土挖開,露出嫁接口,以免感染腳腐病。
樹盤覆蓋
用枯草等覆蓋住樹盤,可起到保水保肥保溫、抑制雜草等作用。
生草栽培
在柑橘園的行間生草或種植牧草,使其覆蓋整個果園的地表。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持生物的多樣性,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生產成本,改善小環境等作用。對行間雜草的管理要求是:
第一年雜草必須距柑橘幼樹主干1米以上
第二年雜草必須距柑橘幼樹主干1.5米以上
第三年雜草必須距柑橘幼樹主干2米以上
幼樹樹體管理
關于幼樹整修修剪,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傳統修剪整形,一種是自然生長式,各有利弊。
傳統修剪法
● 離地面60厘米定主干,按三三制定分枝,樹形控高擴橫,形成圓頭型樹勢。
● 在整形帶內選留3~4個生長健壯的枝梢作主枝。主枝間相距10~15厘米,均勻分布在主干周圍空間。
● 在各主枝上培養3個側枝。
優點:樹體構架穩,樹冠飽滿,枝梢多,掛果面大,大小年不明顯
缺點:人工成本較高,樹冠擴大慢,易密閉,投產較慢
自然生長式
● 不抹梢,不摘心,不整形,順其自然,讓其充分生長。
● 在各個季節,隨時剪除枯枝,病蟲枝并燒毀,減少病源、蟲源。
● 對一些風吹,雨后不堪重負而下垂的枝條,適當加以牽引。
優點:早成形,早投產、豐產快,節省修剪人工。
缺點:對技術要求與肥水成本略高。
小結
具體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整形方式,但要注意剪除病蟲枝,抹去砧木芽和嫁接口5公斤內的芽,以及對于一年的幼樹,必須及早把花蕾摘除。
幼樹病蟲害管理
柑橘幼樹病蟲害防治主要工作是保梢工作,抓好潛葉蛾、象甲、粉虱、木虱、蚜蟲、紅蜘蛛等蟲害以及炭疽病、瘡痂病、潰瘍病等病害的防治。具體防治方法可參考平臺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