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作為一種常綠果樹,生長期長,病蟲害偏多,如果單靠見病見蟲再施藥無疑會加重用藥成本,同時也易使病蟲抗藥性增強、天敵生物減少。
實際上,冬季清園是柑橘病蟲害防治的重要一環(huán),不是有句俗話嗎?冬季多出力,春季少花錢,秋冬好收果!冬季正是果樹病蟲害潛伏越冬的時期,位置相對固定,而柑橘樹也進入了相對休眠期,對農藥的耐受能力更強,不易出現(xiàn)藥害,此時防控,事半功倍。
不多很多果農都有這樣的誤區(qū),認為清園就是噴藥,這其實是不全面的,科學的清園應包含恢復樹勢、清潔修剪、土壤養(yǎng)護、藥劑噴施幾個部分。
1、恢復樹勢
柑橘果實成熟后,會由“庫”轉向“源”來反哺果樹,但在采果后,樹體原有的營養(yǎng)平衡體系被強制打破,易出現(xiàn)干旱卷葉、黃葉落葉、樹勢衰退、花芽分化受挫等情況,此時就需要我們通過追肥來恢復樹勢。
采果后,噴布紅庫、磷鉀源庫等葉面肥,補充樹體營養(yǎng)促花芽分化,提升樹勢保葉防落。
半個月后再淋一次水肥,樹勢偏弱的可薄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養(yǎng)護根系土壤,幫助恢復樹勢,但要注意控制用水量,以免阻礙花芽分化。
還沒下冬肥的抓緊,下遲了花期、幼果期可能都用不上。
2、清潔修剪
在采果樹勢得到恢復之后,選擇晴好、干燥、低溫時進行,主要對象是采果后的樹,留果過冬、幼樹及受凍樹一般不剪或少剪。
這里要說明一下,本次寒潮讓不少柑橘園遭受凍害,這個時候最好不要魯莽的剪,一方面是難以界定是否被凍死,另一方面是此舉會加重災情,最好是等新梢完全萌發(fā)、可明顯確定生死分界后再進行補剪。
注意剪除病蟲枝、內膛枯枝、弱枝、交叉枝、腳枝、過密枝、直立強枝及影響來年開花結果的廢枝,并集中焚燒;落葉、雜草、病蟲果等也一并清除。
清除病蟲害的越冬場所,如枝梢上帶介殼蟲、粉虱、蚱蟬、潰瘍病、瘡痂病、樹脂病、炭疽病等危害痕跡的病蟲枝葉,樹干或主枝上有流膠病、腳腐病,則應把病表皮刮干凈至木質部,再進行藥劑處理。
至于樹形的調整則應根據樹齡、樹勢、品種等綜合考量,基本原則是鋤強扶弱、平衡透光。
3、土壤養(yǎng)護
冬季對柑橘園進行一次中耕松土,可提高果園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氧含量,加速土壤的養(yǎng)分轉化,增強土壤保溫、保濕、抗旱、防凍能力。
花蕾蛆、蠐螬、尺蠖蛹、實蠅蛹、鱗翅目老熟幼蟲或蛹等均在土中越冬,翻耕可有效的降低蟲口基數(shù),減小后期的發(fā)生量。
此外,翻耕還有利于次年春季開花前后速效水肥的施用,延緩果園夏季草荒的產生時間。
對于土壤問題比較嚴重的,冬肥應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等,生長期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壯大有益菌群,促進根系生長。
4、噴施藥劑
經過淋肥保葉、冬季修剪后可選在弱風或無風的晴朗天氣時進行藥劑清園。
常規(guī)情況:礦物油、石硫合劑
紅蜘蛛多:礦物油+阿維·乙螨唑
青苔重:代森銨+碳銨;乙蒜素
前期多種病蟲害:礦物油+代森銨+噻螨酮+毒死蜱
潰瘍病重:噻唑鋅+代森錳鋅;波爾多液
砂皮病重:戊唑醇+吡唑醚菌酯
炭疽病重:咪鮮胺+吡唑醚菌酯
未采果的:阿維·乙螨唑+咪鮮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