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草通玄》中記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春秋季節天氣干燥,是呼吸系統疾病多發季節,而晚秋黃梨可以清除肺部垃圾,增強肺部抵抗力,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可以食用晚秋黃梨,可起到健胃消食、潤肺止咳、防癌抗癌等多種營養保健功效,但不可食用太多,比較晚秋黃梨是寒性水果,吃多了對腸胃不好。那么如何對晚秋黃梨進行有效的管理呢?
一、春季(3-5 月)管理
土肥水管理:
在晚秋黃梨管理之初,應注意防曬和科學保濕,以避免樹冠失水。重視苗木灌溉的管理。晚秋黃梨通常只在早上或下午澆水。植樹前兩年樹冠一般較小,幼樹排空間可以種植豆類、花生、土豆、中草藥和綠肥,不僅可以滋養地面,保護樹木,還可以提高種植的經濟效益。
晚秋黃梨需水量較大,春季發芽、開花、新梢旺盛生長和果實膨大期需水較多,因此有必要及時灌溉。晚秋收獲黃梨后,結合秋季施基肥灌溉一次,在土壤結冰前再灌溉一次,以提高梨樹冬季的抗凍性。與此同時,在雨季到來之前,梨園內外的排水溝應該疏浚,以確保梨園50 cm以上土層的積水不會超過雨后36小時。
晚秋黃梨一年追肥3 - 4次,發芽前追肥一次,新梢生長速度前長時間追肥一次,每株施用尿素0.5 - 1公斤。具體的施肥操作是沿著樹冠邊緣挖一條10厘米深的環形溝,然后施肥,施肥后覆蓋土壤,追肥后及時灌溉。
修剪與疏花疏果:
修剪樹冠將修剪不適合花芽形成的無果枝群,以避免其對結果枝群的不利影響。修剪應結合晚秋黃梨的生長特點和枝條群的生長,以精細修剪競爭枝和密集枝。在修剪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控制自己的努力,避免損壞主要樹枝,從而確保小樹的健康生長。
疏花和疏果在4 - 5月間進行。疏花:在盛開時,讓花序間隔25厘米,沒有霜凍。疏果:疏果應在花脫落后10天開始,小果、異常果、疾病和昆蟲果應及時疏果,每花序留一個大果,每畝約留8000果。
病蟲害防治:
種植后,要清除果樹周圍的雜草,以避免損壞果樹的枝葉和其他周圍的綠色植被。果樹病蟲害的主要問題是防治,以避免化學和物理處理方法對周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通過消毒提高果樹基質的抵抗力。
二、夏季(6-8 月)管理
施肥管理:
夏季是晚秋黃梨樹的主要分枝形成開放角度和創造獨特樹形結構的關鍵階段。因此,在此期間,應保證晚秋黃梨種植基地的土壤、肥料和水的總體質量,避免土壤肥力下降和無效用水的問題。
在這一階段,我們應該加強灌溉、施肥和土壤肥力人工培育的管理,并從7月初開始,施用全年計劃的1 / 3 - 2 / 3的氮肥。從7月到8月,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4次,以促進新芽成熟和花芽分化。
修剪:
修剪晚秋黃梨樹的無效枝條可以防止無效枝條阻礙主要枝條的營養和吸水,并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主要疏除的是背上枝和背下枝。背上枝是指從主枝條的上部衍生出來的過度生長的分支,其生長特征是垂直向上的,這阻礙了主分支的發育和成型。背下枝主要是指從主枝下部長出的叢生枝,生長在主枝下方,具有垂直向下生長的特點,其生長會阻礙主枝的張開角度、定型、營養和耗水量。
三、秋季(9-11 月)管理:
采摘:
在10月采摘成熟的晚秋黃梨,通常當晚秋黃梨的果實表面變成金黃色時就可以采摘。摘水果時,要注意穩定性、準確性、輕盈性和緩慢性,穩抓水果,準確摘水果,輕輕拉水果,慢慢放水果,防止掉落或傷害水果。
貯藏:
晚秋黃梨的貯藏非常簡單,可以在簡單的地下室里貯藏。應該注意的是,裝滿梨的地下室很容易引起空氣混濁,滋生一些致病菌,所以地下室的上部應該留有通風孔。
四、冬季(12-2 月)管理:
管理養護:
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有必要密切關注和糾正果樹形態的發展趨勢。可以通過防災、修剪枝葉、施肥和澆水等措施來培育和塑造果樹。冬天來臨之前,準備好果樹以備防寒。具體操作包括:施用防寒化肥,以提高果樹抵御寒冷的能力;用稻草等為樹根做暖和的衣服。并用棉布包裹果樹樹干。確保根和莖的土壤水分不會迅速流失,枝和莖不會凍傷。
冬季養護的管理內容
清掃落葉: 在12月清掃整個花園,將落葉、水果害蟲和枯枝帶出花園并燒掉。灌凍水:在12月份冷凍前完全灌完、灌透。刮樹皮:冬剪后刮主干、大主枝的老翹皮,對于有腐爛病的果樹,則要在刮后涂護樹將軍1000倍液或辛菌胺醋酸鹽4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