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很強,不論山地、丘陵、沙荒、洼地、鹽堿地和紅壤,都能生長結果。但結出果實的品質稍不同。在一般栽培管理條件下,可獲得高產量。
梨樹壽命長,經濟利用年限久,中國南北各地梨區,100~150年生的大樹很多,且枝葉繁茂,結果累累,有的單株產量可達1000~1500公斤以上。
苗木繁殖多用嫁接法,常用的砧木有杜梨、山梨、豆梨、砂梨。梨樹的矮化栽培是果樹集約化栽培的重要手段,生產上,選用矮化砧較好的是云南榅桲,它具有扦插成活率高,矮化效應強的特點。
梨樹絕大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即使有些品種自花授粉有一定結實能力,但異花授粉可以結實更好,因此,梨園配置良好的授粉組合和足夠授粉數量非常必要的。一般按照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3∶1,4∶1的比例為宜。
栽植密度不同,栽植形式不同,所采用的樹形,地上、地下管理措施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栽培管理制度。最優的栽培管理制 度應當是幼樹期葉面積系數迅速增大,進入豐產期之后能維持較高的光合作用有效面積,而且應當方便管理。稀植的梨園,結果晚、見效慢。
采用變化密度設計,就是采用永久植株和臨時植株同時定植,666.6m 栽植333株或111株比較好。永久行株距2m,行距5m:在永久行中間1m栽植2行臨時行,株行距均為1m,這樣666.6m 可栽植333株。栽植三年見果,四年很容易超過1500公斤。若小行距2 m,大行距4m,株距2m,666.6m 可栽植111株。
栽植密度應考慮地力、品種。一般在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方便的平原,樹體大,栽植應稀些,行株距2~4米×5~7米,畝栽株數23~66株。山地、沙荒、鹽堿地栽植應密些,2~4米×3~5米。矮化密植園1.5米×3米~3×4米,畝栽株數55~148株。
健壯的苗木是早期豐產的基礎。梨苗木質量如何直接影響栽植成活率,栽植后根系恢復的快慢,抽枝狀況,對結果早晚、樹勢強弱、產量高低甚至壽命長短都有一定的影響。
無論是自育苗木,還是購買苗木,都必須堅持苗木標準。一級梨苗標準:側根長20厘米以上,根數4條以上,側根基部粗度0.45厘米以上, 分布均勻,不偏于一 方,舒展,不卷曲,有較多 須根:莖高100厘米以上,接口以上10厘米處的直徑l厘米以上,莖已經木質化;健壯芽7個以上:砧樁剪除愈合良好:無機械損傷:無檢疫對象美國白蛾;無根頭癌腫病和胴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