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黃龍病是柑橘上一種毀滅性病害,是我國柑橘生產中危害最大的病害。
(黃龍病果實)
癥狀:枝、葉、花、果及根都可顯癥,以夏、秋捎癥狀最明顯。發病初期,部分新梢葉黃化,樹冠頂部新梢先黃化,逐漸向下發展,經1~2年全株發病,樹體上病后,在2~3年內嚴重衰退,失去產果能力,喪失經濟價值。葉肉變厚、硬化、葉片無光澤,葉脈腫大,有些腫大的葉脈背面破裂,似缺硼癥。根部癥狀主要表現為腐爛,其嚴重程度與地上部葉梢相對稱。果實受害,畸形,著色不均,“紅鼻子”果。
病原:類立克次氏體,是一種類細菌。病原體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少數呈不規則形。菌體雙層膜,外層膜薄厚不均勻。
傳播途徑與發病規律:菌原隨著柑橘木虱、嫁接等傳播。5月下旬開始發病,8~9月最為嚴重。春夏多雨,秋季干旱時發病重;施肥不足,果園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樹冠郁閉發病重;4~8年生的樹發病重。
發病株根系中有大量病原體,這也是為什么僅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黃龍病的原因所在。長時間以來,眾多研究者和生產者用各種藥劑對其進行防控,但并未對該病進行有效的控制,病區仍在不斷擴大,危害越來越嚴重。通過在各種植區大量的調查發現,老樹、弱樹、病樹、傷樹易上病,壯樹不易發病,發病后蔓延速度也非常慢。經與大量專家和種植業者探討和多年的實踐總結,柑橘黃龍病總防控思路為:加強綜合管理和重預防。
一、綜合管理:
1、加強檢疫。杜絕病苗、病穗傳入果園。
2、合理負載,建議老樹、病樹、弱樹不掛果,此類樹勢很弱,抵抗力差,極易受病。
2、不可過多使用化肥、激素等促產。化肥,特別是磷肥過多形成拮抗、固化其他營養元素,導致樹體變弱。
3、應多使用正大金正好菌劑、有機肥、中微量元素等改變土壤營養狀況、根際環境、恢復樹勢,培訓壯樹。
二、重預防:
1、播種前砧木種子用50~52℃的熱水預浸5分鐘,在用55~56℃的水浸泡50分鐘。接穗選擇無病高產優質母株,可用1000mg/kg鹽酸四環素液浸泡2小時,取出后用清水洗凈再嫁接。
2、防蟲:因柑橘木虱是黃龍病唯一的田間自然傳病媒介,所以對木虱的防治至關重要。嫩梢抽梢期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25%噻蟲嗪1500倍液,防治柑橘木虱。
3、立體化用藥方式,選擇一些對病原體有助殺作用的藥劑進行噴葉、灌根、刷干等方式。
4、剪除病枝,將剪除的病枝清除集中燒毀,涂抹剪除部位的后半部。病枝一定要重剪,不是僅剪已經發病的部分,而是往近根方向至少半米以上,涂抹近根方向的枝干不低于半米。發病嚴重的刨除整株,并對附近土壤消毒。
5、灌根:柑橘黃龍病多伴有根腐,只是剪除病枝條是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的,用對病原有助殺作用的其他藥劑灌根,灌到毛細根區域,建議染病的植株最好人工開環狀溝,多種藥劑一起灌在毛根區域使用。
6、用藥時機要選對。抓好冬春季清園、花前灌根、花期噴霧,每次抽條放葉時,是重防的關鍵時機,抽條放葉時花序、嫩葉、嫩枝,抽梢時嫩芽、嫩葉易于被侵染,同時當作物受到自然傷害(大風、冰雹)以及農事操作(如摘果子)等容易造成傷口,利于病菌侵染,也要作為重防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