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情況
在發達國家,柑橘貯藏以制冷控溫貯藏為主,貯藏環境條件精準控制,果品處理以殺菌劑處理、打蠟處理為主,特別注重果實采收、防腐保鮮處理、貯藏管理等綜合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食品安全型貯藏保鮮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貯藏果實品質保持良好,采后損失極少(2%~5%)。柑橘商品化處理普遍采用大型果品采后處理設備,稱采后生產線。該類設備集清洗、烘干、打蠟、分級、標志、包裝于一體,功能齊全,鮮食柑橘100%都進行了商品化處理。近年來又開發出光電分級、缺陷分級、糖度分級、集成包裝、智能全程控制等先進技術,建立了相應標準,對水果商品化處理各環節的硬件設施、清洗藥物、防腐藥物、蠟液、色素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并制定了操作技術規范。柑橘采后生產保證了產品高質量,同時也保證了食品安全。
二、國內情況
我國由于經濟條件、技術條件有限,仍以常溫貯藏(地窖、聯拱窖、通風庫等)為主,果品處理以化學殺菌劑和保鮮劑處理、單果包裝為主,藥物用量大,貯藏期相對較長,貯后品質較差,采后損失高(25%~30%)。我國柑橘商品化處理起步較晚,存在以下問題: (1)商品化處理量少目前處理率還不到10%。 (2)機械化商品處理設備缺乏,處理效果差采后生產線主要靠進口,雖已從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引進了一些中、高檔生產線,但由于國內水果商品化處理技術和物流技術不規范,使得處理效果遠不如國外同類產品,難以獲得預期效益。(3)蠟液等藥物有待于開發利用目前水果使用的蠟液主要為國外產品。 (4)技術體系不健全,有時出現消 極影響如處理或貯藏不當,出現果品變味、果皮凹陷褐變、腐爛等;蠟液等藥物使用不當,產生果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
三、發展趨勢
國內外柑橘貯藏和商品化處理正朝著質量保鮮、無害化、食品安全化、高新技術方向發展,主要包括:貯運全程的低溫精準控制、冷鏈化、無害化、優質化和高效低損耗,商品化處理技術的智能化、機械化、外觀和內質分級量化,水果采后處理中紅外無損檢測技術、震動無損檢測技術、計算機人工視覺系統、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天然無毒防腐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藥物的開發利用,物理防腐保鮮技術的開發應用,以及新型安全包裝材料的開發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