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西柑橘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廣西省繼糖蔗之后的又一個千億產業!
2018年,廣西柑橘規模700萬畝,產量7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沙糖桔、沃柑、金橘等為主的柑橘主產區。
然而,這個產值千億的柑橘產業,如今的形勢似乎是憂大于喜,隱患凸顯,形勢嚴峻。
從2018年年初開始,廣西柑橘陷入價格動蕩的隱憂之后,需要我們關注的,應當是多方面的綜合因素。
本文筆者結合對廣西柑橘產業的了解,主要圍繞柑橘品種、產業痛點、趨勢等方面展開。梳理了以下幾點對柑橘產業的看法和思考:
熱門品種不等于適合當地發展的品種
把這個放在第一個要素,就是源于現在柑橘產業對熱門品種的一味追捧。就目前來看,我國柑橘產區的一個普遍現狀是:全國范圍內各個地區都在大力發展熱門品種。比如如火如荼的沃柑、愛媛等。沃柑發展最火熱的地區是廣西,但云南、四川等地也開始引進種植。
筆者認為,現在我國柑橘產區的發展陷入了一個誤區:過渡把重心放在關熱門品種的大力推廣上,而不是適合當地發展的品種。
這是全國柑橘產區都存在的現象,更是當前柑橘產區存在的一個重要隱患!
近兩年,各個產區無論氣候是否適宜,都在積極引進熱門品種,此次走訪,以桂北地區為例,當地近兩年也在大力發展沃柑。
以沃柑為例,是廣西的熱門品種,在廣西已有100萬畝的面積,主要在南寧為主的桂南等地分布,但近兩年桂北等地也在大力推廣。
那事實如何呢?沃柑是喜溫作物,適合在桂南地區種植,并不適合在氣候比較寒冷的桂北地區發展,否則容易出現凍害,而沃柑品種適應的最低溫度是不能低于零下2度。
在桂林全州縣實地走訪時,也確有反饋,全州柑橘面積約42萬畝,以南豐蜜橘、沙糖桔、溫州蜜柑等為主。近幾年也在大力發展沃柑,約有十幾萬畝的面積,但由于桂北地區的低溫、凍害對其品質有較大的不利影響,生產出來的沃柑品質要遜色于桂南等適宜產區,價格自然也就不理想。
“2018年,全州地區沃柑的凍害嚴重,對銷售造成了極大影響,很多基地老板損失嚴重,甚至血本無歸!”
現在的柑橘產區,由于氣候不適宜,生產出來的柑橘低價、滯銷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我們應當從不少的教訓中意識到:熱門品種不等于適合當地發展的品種!
試想,如果全國各地都在發展主流的熱門品種,不僅面臨品種過剩的隱患,還會因為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等原因,造成柑橘品質參差不齊,品質差的對好品質的一定會帶來沖擊,上演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柑橘基本需要2-4年時間投產,長周期性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我們不能盲目跟風擴種,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氣候條件、品種特性以及市場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和引導。
品種結構急需調整,
晚熟雜交柑橘是個路子
對待柑橘產業發展,無論是哪個地區,計劃發展的一定要是適合當地的品種。筆者非常認同看到的一篇文章題目:沒有最完美的品種,只有更適宜的品種。
一個品種能否收益,除了品種本身的特性外,還受到種植管理、種植條件、天氣因素、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
“廣西柑橘品種結構急需調整。”在廣西地區調研時,廣西柑橘資深專家陳騰土老師認為,現在廣西柑橘產業,品種結構調整很要緊。
2008年開始,廣西大量發展中熟的砂糖橘,如今面積約有300多萬畝,占據廣西柑橘面積的40%左右。晚熟的沃柑經過近幾年的火熱發展,如今的面積在100萬畝左右,這兩個品種占了廣西柑橘面積的一半以上,是廣西最熱門的兩個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