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過后,柑橘仍是川南地區的市場寵兒。沿著省道207從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往自貢市區行駛13公里處,一張兩米長的廣告牌立在路邊,雖然很小,但它昭示著合作社今年的收成。
“不知火丑橘、耙耙柑、沃柑我們都有,新春促銷買五斤送一斤。”今年春節,威遠縣洪峰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迎來第一年收獲,說起自己的產品,合作社成員、50歲的陳興群高興得合不攏嘴,她說,還沒來得及做宣傳,但老顧客帶新顧客,銷量就已很可觀了。
據了解,洪峰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種有100多畝柑橘,規模不大,入社成員也僅有三戶,陳興群家種植了30多畝,主要靠她和丈夫陳洪管理。陳興群在管理果園的同時還要照看兩歲的孫子。她說,在帶孫子的年紀還要開荒種果樹,當時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陳興群家所在的古井村原是食用菌產地,村里許多有條件的家庭都發展過食用菌,陳興群婆家也種植了20多年。但隨著外出務工收入越來越可觀,村里70%以上的村民陸續選擇了外出務工,看著越來越多的土地撂荒,陳興群感覺可惜。
2015年,在外當兵多年的鄰居黃杰峰回到家鄉,聊起了在外的見聞,也說起了想發展柑橘的想法,陳興群聽了眼前一亮,像是找到了同路人。“走,我們先去外面考察。”黃杰峰、陳興群、黃禮湘三戶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開著車到了眉山市考察,看到眉山成片成片的不知火丑橘林,大家都動了心。
“要干的話我們就一起干,但是說好了,即使以后我們做不成功,也不能把關系搞僵了,要像現在一樣好。”陳興群的這個提議大家都很認同。說干就干,2015年,他們在村里流轉了100多畝撂荒的土地,除草、整地,當年9月14日,柑橘苗便正式栽種下地。
“撂荒太久了,地里草比人還高。”陳興群說,當時整地還頗費了些功夫,不過因為心里有期盼,不覺得累。而流轉出土地的50余戶農戶也很高興,流轉出的田一畝600元、土地一畝500元算是額外收益。
“雖然是50歲了再創業,但是我們也明白要跟上時代。”陳興群說,現在都要吃健康食品,所以他們合作社的柑橘都用有機肥,冬天套袋保暖、防蟲,除了除蟲按國家標準用藥外,其他的藥一概不用。
“我們還打算注冊自己的品牌,設計自己的包裝,申請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認證。”說起今后的打算,陳興群臉上滿是笑容。但轉頭她又悄悄告訴記者,她還是希望兒子和媳婦盡快回來發展,發展電子商務、設計廣告招攬客戶,年輕人更有辦法。
陳興群兒子陳小波也向她透露過些年會回來發展的想法,按照他的規劃,合作社還要挖個魚塘,養跑山雞,新增兒童游樂設施,以基地+農家樂的形式吸引城里人前來游樂,同時還要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發展。
“要實現我們的規劃,需要資金,這幾年我們還要攢些錢。”陳小波說。大學畢業后在外工作全國各地跑,戀家情結很重的他等時機成熟后,還是想回家發展,不會讓母親等得太久。
兒媳古青玉告訴記者,當得知父母有這樣的愿望的時候,他們小夫妻倆已經在做籌劃,看到父母對土地有這么大的信心,對土地有這么深的感情,他們也少了顧慮。雖然現在在外面的收入還算不錯,他們也愿意回來與父母在一起,為父母也為自己圓一個夢,那就是金色的土地夢。
春天里,漫山遍野滿是希望,洪峰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10多萬斤的柑橘也將在這個季節采摘完。陳興群預計,到2020年春節,果樹將大量掛果,合作社的產量將翻上一番。“趕上了這個好時代,我們生活越來越紅火,也越來越有奔頭!”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