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秀區夏郢鎮思委村梧州市康明農業發展中心,四十多名村民正忙著給已經通過機器分揀、清洗、打蠟的砂糖橘裝箱。從去年12月底開始采摘砂糖橘以來,他們就忙碌起來,從下午一直到晚上,有時候甚至要到凌晨一兩點,雖然比較辛苦,但還是比較值得的,因為他們的收入增加了。
在萬秀區夏郢鎮思委村梧州市康明農業發展中心,多名村民在傳送帶前分揀砂糖橘,然后再裝箱打包。
據悉,萬秀區以“抱團服務產業”的模式,將思委、思安、平安、北勝四個村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扶持資金集中起來,建設砂糖橘清潔分揀流水線,打開水果分揀打蠟市場,增加當地村民收入。
來自江蘇省常州市的果商武亮也在農業中心的分揀流水線旁,看著一筐筐砂糖橘從流水線的前端經過清洗、打蠟后,從機器內部落到分揀的傳送帶,然后,十多名在傳送帶旁的村民將不合格的砂糖橘剔除出去,經過稱重、打包的工序,將清洗分揀完的砂糖橘裝上貨車,僅幾分鐘,數十筐砂糖橘已經裝車完畢。
武亮說,自從有了清潔分揀流水線,他早上收購砂糖橘,下午就可以拿來這里進行清洗、打包,一來省得自己東奔西跑,二來剛摘下的果就打包好,會更新鮮。
“在我們思委村,有將近5000畝砂糖橘,加上村里的山地,起碼有7000畝。”思委村黨總支書記黃敏表示,往年這個時候,除了夏郢鎮其他村外,蒼梧縣的長發、獅寨、六堡等地部分果農也會將砂糖橘運來思委村銷售,思委片的思委、思安、平安、北勝四個村成了砂糖橘銷售集散地,每年交易量均達1000萬公斤以上。但是,砂糖橘分揀、打蠟市場一直無人涉足,因此在2018年底,思委、思安、平安、北勝四個村利用上級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資金,每個村出資20萬元,與梧州市康明農業發展中心聯合以股份制的形式注冊成立一個合作社,開展砂糖橘分揀、包裝、銷售等業務。
“如果我們以每年砂糖橘交易量為1000萬公斤來計算,一年純收入可以達到100萬元。”黃敏表示,同時,砂糖橘清洗分揀流水線還可以吸納4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按工時計算薪酬,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