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業不是缺少肥料、農藥、農機這些生產資料,也不是缺少現代化的各種營銷手段,缺少的往往是一款優秀的產品,以及對研發、生產、經營一款優秀產品的極致的追求。在果業,如福建莊怡果業莊總所說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選擇了合適的品種,這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
那么古時候有三國時代,現在的柑橘品質體系也是處于三國鼎立的歷史階段。歐系產品像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天氣決心無比,曹操無論文采武略一舉一動必屬于大手筆,前有從美國引進的臍橙的大規模種植占據了橙類市場的過半份額,后有從以色列引進沃柑在幾年間超過百萬畝面積的來勢洶洶。日系則像東吳,把握江東地區,忽進忽守,忽聯忽戰,總讓人捉摸不透。而麾下包羅的愛將帥才之多,也是讓人嫉妒無比。正如日系柑橘品種一樣,早有天草在前,后有愛媛、春見、不知火,現在紅美人、甘平也是潛力十足。而中系柑橘則像蜀漢,劉備是漢室后代,血脈正統也有三顧茅廬清出的諸葛亮為其扶正。關羽、張飛、趙云則像沙糖桔、溫州蜜桔、冰糖橙一樣,依然堅守則中國柑橘大品的最后一道防線,這也多少為中國,作為這個世界柑橘的原產國(云貴高原)挽回一點顏面。后來,中日品種聯手,也育出金秋沙糖桔這樣不錯的品種,而未來走勢如何,下回自然由市場來分解了。
另外,從整個柑橘品種未來發展的趨勢來說,還是有點結論可以提前預判的。比如日系可商品化的品種繁多,以小農3-5畝為主的精品種植占領高端市場是其發展趨勢。從浙江到四川的長江流域柑橘帶都是其扎根的重點區域。浙江的象山、四川的眉山、蒲江都是優勢產區。中系和歐系共榮發展了多年,歐系的活力顯然在市場表現上更勝一籌。因為其種植技術的成熟,適合500畝以上大面積現代化果園種植,比如沃柑、臍橙都必定是市場上主流品種,在華南地區以及西南地區,競爭力非常之強。中系品種大多在中國中部湖北、湖南兩地,廣東、福建也有所涉及。未來擴展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在長江流域會被日系品種小量代替,在華南會逐步恢復以及穩定,與歐系品種形成此起彼伏的基本格局。種植面積由于黃龍病在這些地區的威脅,中型規模的果園30-50畝為主更適合其長期健康發展。
從銷售端口看,日系產品以禮品定位以及新零售業態銷售為主流。歐系產品在新零售以及流通端口基本上二八原則做劃分,而中系產品基本上以傳統批發渠道為主。除了沙糖桔外,其他的中系產品多少有點聽天由命,留給它們的時間不長了,比如南豐蜜桔在市場的衰落就是例子。這些產品要不在供應鏈端口、要不在營銷端口有所創新,否則依然難以走出步入惡性循環的最終結局。
三國的大幕剛剛拉開,如羅貫中在三國志第一章開篇所寫“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柑橘的品種之爭,也萬變不離其中。只有供應鏈端、種植端、農資端做好準備,時刻接受變化,那么形勢再動蕩,你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品種和經營策略,自然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做到運籌帷幄處變不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