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行栽在白色“無紡布盆”里的翠綠小橘樹,成冬日田野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是筆者在“柑橘之鄉”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龍潭村看到的新鮮事。當地農民采取了與傳統柑橘種法不同的模式,“一橘兩種”,果實盆景兩不誤。
2014年,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龍潭村村民易行槐在試種柑橘新品種時,發現兩年生的糖橘樹苗,頭年栽第二年就開花結果,考慮到柑橘只銷售果實的單一性,便萌生了將柑橘樹做成盆栽銷售的想法。
易行槐說,夷陵區雖然是柑橘之鄉,但是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受市場波動大的影響,價格忽高忽低,而且周期長,一株果樹需要5年才能賣果得到收益,于是,他就想在果園里套種橘樹盆景。

說干就干,易行槐先在小溪塔黃金卡實驗基地開始嘗試這種套種模式,經過四年的摸索,初見成效后,他又在每畝地安排了900株糖橘,其中100株定植做永久性果園,另外800株做盆栽,為防止根系野蠻生長,先在無紡布盆里栽好,然后放進田間行子里培土、覆膜,在出售之前是半產品,出售時從行子里提起來就可賣。等到盆景賣完后,果園也就成了樹林,又可以開始銷售柑橘。
這種既發展果園又發展盆栽的高密度種植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前投資回收期,增加了橘園的單畝收益。龍潭村示范基地龍潭村三組村民鄧吉珍說,在這里打工不僅可以掙錢,還可以學習技術,技術成熟后也可以在自家橘園里套種盆栽,增加收入。
果園、盆景同居一田,這種種植方式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一個示范,更為夷陵區柑桔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思路。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